常見問題
Q13觀賞魚缸設置基本參考要點
Answer:
- 選魚:飼養前先詢問專業水族商家。根據魚種的大小及特性選擇適當的水族箱,高密度的飼養會造成魚隻壓力、擦傷感染、水質易惡化等,對抗病原的抵抗力就會下降。凶暴與溫和或體型相差太大皆不適合混養,有些魚適合的水質酸鹼值不同,PH值相近的魚種較適合混養。
- 設缸:魚缸放置位置需要水平面,堅固的平台或桌面以及避開陽光可直接照射的地方。
- 佈景:依魚隻或植物種類放入適宜的砂石或黑土,先將砂石洗過後再放入魚缸,特別是剛買來的砂石若是沒有清洗過會讓水質汙濁,不要在魚缸內清洗砂石避免刮傷或移動時碰撞造成魚缸破損。鋪砂的厚度約4至6公分,如使用養殖水草或蝦類的黑土千萬不可沖洗。直接鋪上黑土後,可放上一只塑膠袋或盆具,將水注入塑膠袋或盆具上面,加滿水後再將塑膠袋或盆具取出,可避免水質汙濁。絕對不能使用清潔劑來洗滌砂石,避免造成魚隻中毒。
- 水質:因自來水含有對魚隻有害的氯、重金屬…等,魚隻放入前及換水後請加入適量的水質穩定劑分解這些有害物質。魚隻的糞便及飼料的殘渣會分解成有毒物質,因此需定期添加硝化細菌分解這些有毒物避免魚隻中毒受損或死亡。
- 溫度:放入魚隻前,依魚種或植物特性適宜的溫度,設置加溫器、冷卻機或風扇,否則溫差太大或溫度過低會造成魚隻衰弱、食慾不振,使得容易生病尤其是白點病。
- 觀察:初設缸不要放入太多魚,待硝化菌建立、水質穩定後(依魚缸條件時間不定約30~60天)可選購各式測試劑如氨、亞硝酸、硝酸鹽…等。測試結果是否在標準範圍內,再增加適當的數量。在挑選新魚時要仔細觀察魚隻是否活潑、食慾是否正常、外觀有無感染或受損如常見的白點病、爛尾、立鱗、水黴病、爛鰓…等。避免將病原帶入魚缸,建議如能將魚放入另一個容器,先觀察或藥浴,事先預防是避免感染的最好方法之一。
- 對水:放入魚隻前,可連同裝魚的塑膠袋放置魚缸水中浸泡約15~30分鐘,使魚隻適應魚缸水溫,再打開塑膠袋把魚缸中的水慢慢注入塑膠袋中混和,再使用魚網緩慢將魚撈出,建議塑膠袋的水不要倒入魚缸內,避免帶入外來的病原造成魚隻感染。放入新魚時添加適當的蘆薈鹽是不錯的選擇。
- 光線:燈具是魚隻及水草養成必要商品,照明為8~10小時為準,照明時間太長或光線太強容易造成青苔滋長或光害。依養殖的動、植物選擇適當的色溫及光源,推薦燈匠系列LED專業水族燈具。針對各類魚隻及水草特性研發出最專業的光譜和色溫,可讓魚隻及水草更健康艷麗。台灣製造通過商檢認證,品質優良、色彩均勻、不易故障光衰及變色。。
- 餵食:在新設置的魚缸完成後,剛開始投入飼料不可餵食太多,初期一天餵食一次即可,建議每次需在1~2分鐘前吃完(依魚隻種類特性僅供參考),如沒吃完的飼料需用魚網或虹吸管撈起或吸取清除,避免飼料時間過久而造成水質汙染。觀察魚隻逐漸適應及水質穩定後,可增加餵食量至每天兩次,每次1~2分鐘吃完為宜(依魚隻種類特性僅供參考)。初期餵食的飼料建議可挑選知名品牌Tropical德比克飼料,品質有專業認證、營養成分較高,不易汙染水質。避免飼料中有不良的添加物因而造成魚隻的負擔。飼料的好壞是影響魚隻健康及穩定水質的重要關鍵之一。
- 換水:適當的換水在養魚的過程中是需要的,可依照魚缸大小、魚隻種類、飼養的密度,建議約10至20天換一次水為宜,盡可能不要超過30天。建議正常良好的換水量為每次換掉魚缸本體的水量約1/3~1/2,不可全部大量換水,換水時盡可能不要更換濾材,在換濾材時不要換水。如欲更換濾材時也以不要超過一半的量,避免魚缸的生態系統遭到破壞,魚隻會因硝化菌急速流失,及水溫及PH值的劇烈震盪,而造成魚隻不適緊迫或因水質短時間變化過大中毒死亡。在颱風前後最好不要換水,因為此段時間自來水廠氯的添加量特別多,容易造成魚隻受損。在換水過程中建議添加水質調理劑如:水質穩定劑、硝化菌劑等。